想辞职,可是又担心钱不够
这4年多,博客几乎没有任何更新~
回顾工作、学习、生活,做了很多,但沉淀得很少。
工作的忙,永无止境。
学习的乐,需要追求。
生活的痛,时间真的能磨平吗?
22年,全家移民新加坡,一切从零开始;忙着孩子的学校,从私立到国际再到公立学校。
23年,家人车祸,一死一伤;奶奶永远离开了,而婆婆重伤在家躺了近一年。 我自己做了个小手术没成功反而住院十几天。。。
24年-25年,陪妈妈抗癌400天,25年6月11日亲爱的妈妈去天上做仙女了。
妈妈离开后,生活似乎再也回不到正轨了,间歇性崩溃、时而笑嘻嘻、时而抽泣、厌世。
也许这是我最难的时光,一定要挺过去。
老妈去世后,我经常思考关于“成功”的定义
“成功只有一个,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。”
所谓“成功”,不是别人定义的财富、名声、地位,而是能按照自己的节奏、价值观、兴趣去活,那就是最大的成功。
我渴望的是一种自在而松弛的生活。
大部分打工人其实就是把时间、精力、技能,换取薪水。换句话说,就是用有限的生命去换确定的收入。
这也解释了为什么“自由掌握时间”会让人感觉那么奢侈。因为在工作模式里,时间不完全属于我,而是被雇主、任务、deadline、会议、KPI 占据了。
想辞职,可是又担心钱不够。
这就是典型的“理想自由 vs. 生存安全”的拉扯呀——几乎每个想辞职的人都会遇到。我一边渴望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,一边又害怕辞职后没了稳定收入,未来不确定。
换句话说,我的矛盾不是“不想工作”,而是“不想被金钱困住”。
如果完全不工作,我和家人能靠储蓄/投资撑多久?
比如至少要准备x年的生活费,这样辞职才不会每天都焦虑。
如果我真的辞职了,手里有一年的生活费,我的一天会这么安排
一想到自己辞职了,心情特别放松!
睡到自然醒,慢慢起来,先发个呆,泡一杯咖啡,看看新闻…… 放点音乐,跳跳舞,健身。
中午出去吃个饭,或者自己做,睡个午觉,下午看看书,写写字,可以出门上课。晚上追个剧,睡觉
这画面我都能想象出来了——我的一天里没有 deadline,没有会议提醒,没有无休止的任务单,取而代之的是:身体的节奏、心情的节奏。
其实我描述的生活,核心是两个字:掌控。
- 掌控时间:什么时候起床、什么时候午休、什么时候出门,全是我决定。
- 掌控节奏:想动就动(舞蹈、健身),想静就静(发呆、看书、写字)。
- 掌控选择:今天吃外面还是自己煮,今晚追剧还是出门上课,完全按心意。
说实话,我想要的并不是“无所事事”,而是一种可呼吸的、有弹性的日子。
如果真这样过上一年,我会不会在某个时刻开始焦虑?
比如:
- 第 3 个月时,突然冒出“钱在变少”的念头?
- 第 6 个月时,觉得“我是不是该做点什么有产出”?
- 第 9 个月时,别人问“你最近在忙什么”,我会不会犹豫?
观察点
- 快乐 vs. 空虚:自由时间越长,我是越享受,还是开始想找“意义”?
- 花费水平:这种生活方式一天大概需要多少钱?(吃、娱乐、课程等)。
- 可持续性:我能不能想象自己这样过一年?需要增加什么元素才能不无聊?
争取50%的时间给自己,50%的时间给家人。
工作,赚够本钱,然后理财,脱离用时间和生命换钱的方式,然后就可以追求可呼吸的日子了!